宰相称谓的来历 宰相称谓的由来
1、“宰相”之称源于西周时期的“太宰”和战国及其以后的“相国”与“相”。
2、“宰”原指奴隶主的家务总管,“相”字古意为辅佐。两字结合,就有“百官之长”的含义。相对于朝廷来说,前者当为国家的政务总管,后者则是国君下的文官之长。于是,人们便将国家的行政首脑谓之“宰相”。
3、在世袭制的封建社会里,未成年的“儿皇帝”以及智商欠佳的昏庸君主并不鲜见。如此一来,“君弱臣强”“奴大压主”的现象自然就成为执政者的心腹之患。
4、为了免除这一弊端,历朝历代都在对相制进行微妙的修订。秦汉时期,丞相即宰相,丞相府乃为最高行政机构。而西汉末期则嫌丞相一人权重,遂废丞相、置“三公”,由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分管丞相之事。东汉之初,又以太尉、司徒与司空为三公,分掌兵、民、工三职,且分曹辟官,同为“宰相”。隋唐时期,皇帝亦实行“多相制”,意在分散宰相之权力。宋代在中书省内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,并采取其他手段,相继分离了军权与财权。到了元代,又以中书省独掌朝政,宣告了“多相制”的结束。
5、明洪武年间,中书省被废除,“宰相”一职被取消,改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,另设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。这种“内阁”,实际属于事实上的“宰相”。
相关阅读
-
一般致仕年龄多少岁 一般致仕年龄是多大
1、一般致仕年龄为70岁.我国古代官吏年老退休称为“致仕”即退官之意。而各朝代致仕年龄也有区别。唐宋时期为七十致仕。明清两代退休年龄由七十提前到六十。2、我国古代官吏年老退休称为“致仕”即退官之意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统治阶级就废除了旧的世卿
-
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
1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原名章垿,字槱森,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。他的家境殷实,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,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,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。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,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
-
三希堂哪三希 三希堂三希是指什么
1、三希堂,古时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。“三希”即“士希贤,贤希圣,圣希天”,士人希望成为贤人,贤人希望成为圣人,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,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,勤奋自勉。2、书房名为“三希堂”,乾隆十一年(公元1746年)间在此收藏了晋
-
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吗 斩首是不是在午门
1、午门不是斩首的地方。 2、电视剧中“拉出午门斩首”不是真的,午门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故宫的正门。现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“午门斩首”一词,传播的范围广了,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固化,就真的以为午门是用来斩首的地方。
-
午门左右两边的门叫什么 故宫午门左右两边的门什么名称
1、午门左右两边的门叫“左掖门”和“右掖门”,合称两掖门,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。午门分上下两部分,下为墩台,正中开三门,两侧各有一座掖门,俗称“明三暗五”。 2、午门门洞,从背面看是5个,从正面看则只有3个,这似乎是一大怪事。实际上,它们
-
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宋朝大臣上朝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
1、宋朝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笏(hù),又称手板、玉板或朝板,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使用的工具。在古代,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,都要双手执笏以记录君王的命令或者旨意,而且还可以把自己要上奏的事情记在笏板上,以免忘记了。2、《礼记》中记载:“笏长二尺